晴隆民族中学“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四有”好教师、做学生引 路人等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有关部署,根据《晴隆县关于启动“四 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通知》,现制定《晴隆民族中学“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围绕“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 活力”的要求,以“师德师风典范、教书育人示范、教研科研模
范”为总目标,通过团队建设,积极探索新时代立德树人新理念、 育人模式新路径、城乡一体新举措和教师教育新突破。
二、建设重点
(一)坚持师德为首。通过成员修身立德和创新立德树人举 措,努力将团队建设成为“学科育人的先锋、创新发展的榜样、 团队引领的标兵,公益导学的模范”。
(二)探索综合育人。以综合建构推动立德树人,以交叉创 新促进教书育人。积极开展学科教学、学科育人、综合育人的深度探索,推进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
(三)促进校际交流。通过校际结对,进行校对校、人对人的精准帮扶。开展线下线上的共研共学,加强双方交流互动,实 现结对学校和团队的项目建设、育人成效和办学质量整体提升。
(四)创新协同机制。在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 保障下,以学校为建设主体,以高校为学术支撑,以教师发展机 构为纽带,搭建学校、高校和教师发展机构三位一体的合作平台, 开展协同创新。
(五)建设团队文化。凝练个性鲜明的立德树人、教书育人 理念,回归育人根本,实现知行合一。在此基础上,注重实践效果,构建行之有效的育人模式,最终形成特色鲜明的团队育人文
化。
(六)加强引领辐射。注重发展的前瞻性和引领的辐射性, 通过先行、先试,形成从团员到团队、从团队到全校、从一校到他校的蝴蝶效应,引导和带动周边学校和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三、建设流程
(一)组建团队
1.人员跨界 每个团队一般由 10-20 人组成,覆盖学校所 有学科,每个学科至少要有一名优秀教师参加。
2.结构跨层 主要由学校名师名校长领衔、中青年卓越教师为主体、优秀年轻教师参与的三部分人员组成。团队负责人要有
较强的开拓创新意识、团队建设本领、组织协调能力和服务奉献精神。
(二)建设团队
1.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入选团队要根据本校实际,提炼出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以综合育人为主攻目标,以问题破解为主攻方向,科学设计和制定团队三年行动计划,内容应包括团队文化建设、难题破解、促进成员和学校发展、引领结对学
校和团队等。计划要做到目标清晰、任务明确,方法科学,分工合理,措施扎实,评价跟进。同时要进行按年度进行目标任务分
解,确保团队建设目标如期实现。“四有”好教师团队三年行动计划须经领导小组论证,完善通过后方可实施
3.梯队跨龄 形成合理年龄梯队,重视优秀年轻教师的培养与锻炼。通过各类项目建设,实现教师在使用、提升、培养和储备上的有机结合。参加团队的年轻教师要求综合素质好、进取意识强、成长潜力大。
2.形成团队运作机制。入选团队要以破解难题为建设导向,
以综合育人为探索重点,以项目研究为建设载体,以教育科研为建设路径,以方法创新为建设手段,以优秀成果为评价依据。力争在探索综合育人上取得突破,提炼出立德树人的晴隆民中经验经验和晴隆民族中学模式,并形成一批团队建设的有效成果。
3.构建团队评价机制。建立“四有”好教师团队全程考评激励机制。依据《贵州省“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标准(试行)》, 着力考核团队文化建设、难题破解、团队成员进步、团队建设学校的发展、与结对学校的协同发展等。每年度对所有团队建设情况进行考核,评选年度十佳“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期满,开展终期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对优秀学校、优秀团队和优秀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四、保障机制
(一)组织协同
县教育局为“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学校是创建主体,要自觉、自主开展“四有”好教师团队创建行动,要主动争取相关高校为“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提供理论和科研指导和人才培养。校领导小组负责“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过程管理、考核评价与服务工作。
(二)经费支持
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学校要在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中划出专项经费用于保障“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工作。 对有目标、有思路、有创新、有特色、有成效的好教师建设团队,推荐为省、 州级团队,由省、州级专项经费给予支持。
(三)氛围营造
建设“四有”好教师团队,是推进我校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创造性地开展“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丰富活动形式,提升工作水平,大力宣传“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
彰与奖励,充分展示我校教师队伍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