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作品    我的晴隆一中老师们

我的晴隆一中老师们

 

文/陆辉

 

记得在晴隆一中就读高一时写过一篇《蒲公英》的作文,其中一段大意是:一阵风吹过,蒲公英快乐的飞向天空,它们翻过高山,越过丛林,飘扬江河。风停了,下雨了,它们停留在了大自然赐予的地方,在那里重新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蒲公英的美丽不是因为它的绚烂,而是它对生命的热爱……当班主任语文老师谢远璧把这篇作文做为范文栩栩如生的朗诵时,一切都变得如此美好,窗外的阳光洒在讲台上,课室里她温婉的朗读声如春天花语。从此我爱上了语文和写作,爱上了诗和远方。

如果问我生命中什么对人生的影响最深?我会毫不犹豫的说是晴隆一中的老师们,因为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正义感、善良、爱心、志向……这些是他们超越课本,为人师表留给我们这一生最宝贵的财富。如果问是什么支撑自己寒窗二十年,从偏远的晴隆一中考上中山大学完成生物硕士学业,之后飘洋过海留学加拿大UBC大学,最后知道了什么是家国情怀,什么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我要感恩高中时代所有的老师,在人生的重要起点幸遇了他们。坚定的信念和敬业精神,施而不求回报,对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倾其所能诲人不倦,是他们留给我们“师”的印记。

很多年后一直在想,是什么力量在那个物质极端匮乏的年代,唤起他们钢铁般的意志和一往无前教书育人的力量?是敏锐地感觉到改革开放的变革?是少年强则国强的认知?还是民族的觉醒与复苏?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知晓老师们的想法,但知道的是他们把人生最宝贵的年富力强年华留在了那个偏远县城,留给了我们。

学校前面有一棵百年沙榔树,树干上挂着一口大钟。那颗大树见证了老师们起早贪黑的辛劳,钟声则时时在警醒我们努力,再努力!厚积薄发,终有一天桃李花开,一批批学子考入清华、北大、复旦、厦大、中大及全国各大院校。大江南北,蒲公英洒落在华夏大地,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每一位老师都给我们留下了永生难忘的记忆。刘钟诚老师炯炯有神的眼睛闪烁着睿智,挺拨的站姿,永远扣着领扣的严谨,严肃与博学与生俱来。他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经济学系,教过我们政治和数学,还当过班主任。印象中读高中极少被老师批评。但有一天早自习因和同学在水泥球台打乒乓球迟到了几分钟,却遭到他一顿毫不留情的训斥:成绩进步就可以骄傲?可以迟到?高考只剩下几个月了,需要加倍的努力!从那一刻起,对他充满了敬畏。他上政治课不用教材和备课本,他就是政治百科全书,后来很多同学高考政治分数都很高,这与他极高的专业背景和教学水平不无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他的教育远远超越了考试本身,他以自己的为人师表和做人做事的践行深深的影响了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唐之枢老师是年幼和青春时代的导师,我七八岁时他就开始教我打乒乓球,直到十二岁进入黔西南州少体校,那个时期他对我们反复说的一句话是:把每一场比赛都当成零比零,打好每一个球。人生何常不是如此?无论情况多好多坏,都要以归零的心态应对每一次新的挑战。高中时他又机缘巧合成了我们的物理老师,物理课涉及公式推演,还有例题及计算等大量数字数据,不看教材上课是很难想象的,但唐老师却是奇迹一般的存在,他上课只带一只粉笔,一两年后当我把上课笔记本打开准备最后复习高考冲刺时,看到的是一本比任何教课书都要实用有效的高考指导书。如此的教学水平使晴隆一中在那个时代物理高考名列全省前甲,有同学戏称他是一只粉笔老师,这些成就使他成为贵州省第一批物理特级教师。

其它科的老师也一样记忆深刻。另一位语文郑老师念文章时仰扬顿挫的声音,数学凌老师挥舞着粉笔画几何图形的身影,生物学谢老师讲述基因配对的身体语言,化学唐老师和姚老师一丝不苟的在黑板上推演的化学反应式,英语陈老师和林老师周而复始地教我们背单词和语法的板书和朗诵。

转眼晴隆一中那棵老树已增加了三四十个年轮,有些老师已离我们而去,多数老师也步入晚年,这是生命的规律。但重要的是他们的精神一直都在我们心里,从未离开。

五年前应邀写一篇文言文,初稿完成后总感觉有缺憾,左思右想不得其解,便去请教刘钟诚老师,那时他已经七十多岁高龄。他认真看完后只画龙点睛改了一个字:尚!文章精气神突现。主要内容如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黔灵梵净,飞瀑龙吟。阳明古寺,故人有字。学不在虚,知行合一。知不在多,识正则明。品不在表,行端则尚。勤学者博,志高者远,性善者美,积德者厚……他修改了一个字“尚”,师者,尚也!他们是启蒙者,迷茫的夜空中那颗永远不灭的星辰。

 

晴中学子陆辉于广州,2019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