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堂教学    “331教学模式”及实施方法

“331教学模式”及实施方法

 (一)教学模式

 在国家大力倡导深化课程改革的要求下,为了落实“三新”改革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校提出了深化课堂改革的“331教学模式”(指一堂课的课题分三个情景活动或目标任务,每个情景活动有3个环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形成解决本课题的一种办法)。“331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以“启发、探究、合作、自主、体验”为方法,通过课前“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课中“师生互动解决问题”课后“反思升华拓展问题”,“先学后导、内化延展”,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该教学模式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积极实践,体现以人为本、正道育学的教育思想,真正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二)实施方法

 为了保证“331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合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每位老师都应该积极地参与到课改活动中来,上好每一节课,课堂要有新理念、新方法、新举措,必须尽己所能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课前预习导学、发现问题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备课前,所有教师熟悉教材知识体系,必须走进文本。并结合《导学案》准确地把握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科核心素养等,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做到对学生的全面了解,重点研究学生的现有基础、需要差异,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备课过程中要求将知识转化为问题。给学生呈现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应包括基础性问题、探究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以学生课前预习发现问题为出发点,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下节课所学内容,查找、整理与本课有关的知识,自主解决教材和教学要求中的基础性问题,对疑难问题做好标记,留待在课堂上与同学合作解决或向老师质疑。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教师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利用教辅《导学案》开出导学清单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了解本课的课程标准、重点难点、素养达成路径等,更好地达到预习效果,值得注意的是预习导学清单要能体现学科特点,结合教材,从实际出发,从具体的问题入手,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要具有引导性、启发性、可操作性,体现导学的目的。

 2、课堂学习研讨、分析问题

 课堂学习研讨应以分析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立足点,通过检查预习,了解学生课前准备情况,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要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的分析教材的难点,着重帮助学生分析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借助问题的变化和深入,提供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合理寻找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总结学习中的经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平等合作的良好学风。

 3、课内训练巩固、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在对教材内容把握的基础上,从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有效学习的要求进行针对性训练,做到精选、精讲、精练。教师根据不同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利用教辅《固学案》开出固学清单,训练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学考层次的学生通过基础达标部分练习,达到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选考层次的学生除了掌握基础知识以外,还要通过对基本技能这一部分的习题进行练习,学以致用,形成解题技能。固学清单训练设计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尊重学生学习的差异,做到“同时异步”教学,保证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4、课后拓展升华

 立足于课内、课外相结合,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知识的迁移训练,重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后拓展提升包括一些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思考题,供学生课后拓展探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供与本节课学习内容有关的辅助资料和信息资源,使课内学习自然延伸到课外,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开阔学生的视野,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当今社会现状,与社会接触,从而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

 “331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流程图如下: